卖大米这门古老的生意,该如何才能卖出“花”来?
记者 孙欣
编辑|米娜
头图摄影|邓攀
“重来”“整体重来吧”……这一幕不是出现在某个电影的NG现场,而是在十月稻田创始人赵文君的视频拍摄现场。
“我的第一条(视频)拍了100多遍。”赵文君刚面对镜头时会紧张,甚至感觉手脚都不是自己的。于是,拍第一条时,她刻意练习了上百遍,希望自己四肢能同频。
此时是2023年10月底,半个月后的11月13日,赵文君更新了第一条抖音视频。之后,她和她的丈夫王兵每天会花一个小时左右来拍视频,一般拍摄会安排在一天工作结束后的晚上10点左右。
等到今年8月底,当《中国企业家》见到王兵、赵文君夫妇时,他们已经坚持拍了约十个月了,两人已适应了镜头,与初拍摄时状态完全不同——采访间里摆放着2个打光灯和3个摄像机位,镜头前,王兵聊到欣喜处,还直接拿出自家的玉米产品吃了起来。
成功的企业家里,做视频直播并不少见,但肯花精力长期坚持每天做的,并不多。而身为十月稻田创始人、董事长的王兵,为何仍坚持在一线做短视频?
事实上,早在2021年,王兵就有打造个人IP的想法。但当时十月稻田正在融资上市的关键时刻,他担心自己在镜头前表达不当,会造成负面影响,于是将想法暂时搁置。
随着去年10月公司成功上市,他知道时候到了。
过去,在短视频平台上,十月稻田采用与各大KOL、KOC合作去宣传卖货,但在王兵看来,自己做效率更高。赵文君也这样认为,两人是最了解公司品牌理念、最能代表自家产品的人。
摄影:邓攀
一位在湖南从事抖音电商的主播对《中国企业家》透露,大米等主食类在各大KOL直播间的单笔佣金虽然很低,但直播坑位费是不低的,因此王兵、赵文君若能以自己IP带货,就不用花大价钱买坑位费。
重视直播,与夫妇俩的经历也有关。王兵、赵文君是中国最早期做互联网电商运营的那批人,因此他们对新的电商渠道变化十分敏感。而过去一年,抖音电商新增带货达人528万人,同比增长74%,他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新电商平台。
王兵、赵文君都是沈阳人,两人身上有着东北人特有的健谈。赵文君则总是满脸笑盈盈,颇有亲和力。如今,两人的个人账号全网粉丝达到58万+,单个作品最高播放量350万+。赵文君告诉《中国企业家》,高峰期单抖音平台每天有近3万条关于十月稻田的短视频作品产生。
比起那些一夜爆红的博主,两人的粉丝量增长速度不算快。但不是所有企业家都适合做个人IP,这与个人性格、谈吐、亲和力等诸多因素有关。对这点,王兵也认同,“她(赵文君)的亲和力更好,她适合拍这个,我平时真不太外向,不太出来讲,但这个时代到了,没办法。”
在王兵看来,做IP也是时代的需要。近几年,雷军无疑是国内做个人IP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,IP带来流量、变现等红利,推动着不少企业家走向台前, 比如一直低调的魏建军在7月也加入直播的行列。
今年5月,王兵、赵文君夫妇特地去参观了小米总部。采访时,王兵对雷军的赞扬溢于言表:“雷总是我们学习的榜样。他是搞互联网的,这十多年我们俩也一直在搞互联网营销。”王兵还对雷军所说的小米七字诀熟记于心,坦言在做IP方面,从雷军身上学到了很多。
王兵认为自己和雷军本质上做的是同一件事,卖“小米”和卖大米——小米手机、小米汽车和十月稻田大米都是消费品。
但显然,与卖“小米”不同,卖大米是一门中国上千年以来就有的古老的生意。
卖大米看似简单,但相关企业数量众多且遍布各地——企查查数据显示,截至2021年1月,我国共有“大米”相关企业13.68万家。仅2020年,全国大米相关新注册企业就有1.76万家。而能成为行业龙头的,要么是益海嘉里这种外资巨头,要么是中粮集团这种大型央企。
2023年10月12日,十月稻田正式登陆港交所,市值达180亿港元,成为辽宁省第一家独角兽企业。据消费内容社区“什么值得买”数据,2024年上半年,平台大米品类销售额Top3品牌分别为金龙鱼、福临门和十月稻田。
在这个看似差异不大的大米行业,王兵夫妇是怎样杀出来的?
十年收粮:走遍东北三省几百个乡镇
对一家大米企业来说,什么是至关重要的?大米的质量和产量的稳定性,算首当其冲的两条。十月稻田的大米,基本都收购自东北粮食产区。
你可能没去过东北,但一定吃过东北大米。东北一直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,拥有“黑土地,大粮仓”的东北,适合一季稻生长。
赵文君就出生在沈阳新民市的一个粮食世家,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做大米、杂粮的加工生意,家中有七个兄弟姐妹,目前也都在东北,负责十月稻田的粮食收购和加工厂等业务。
2000年,王兵与赵文君结婚以后,两人正式进入自家加工厂,做起了收粮食的业务。“东北三省几百个乡镇我们都走遍了,挨家挨户去收粮,有时去粮库收粮,冬天零下几十度(也去)。”王兵回忆道。
摄影:米娜
十月稻田的年销量能保持稳定增长,除了夫妇俩的家族在东北建立起的庞大粮食收购网络外,还得益于东北稳定的气候环境。
粮食行业,靠天吃饭。“黑吉辽都种粮食,这么多年,你很少听到东北发生多大规模的自然灾害,绝收(情况)也很少。”王兵提到,哪怕今年天气凉,也就大概延后收割了10天。
但这也造成了东北的粮食收购业竞争激烈。据企查查数据,2023年我国粮食收购相关企业注册量首次突破10万家。在城市分布上,哈尔滨、驻马店分别现存1.5万家、1.34万家,排名全国前两位。
当时的东北,也有数千家粮食加工厂。
而王兵、赵文君靠着大家族一起做大米生意,逐渐发展成为当地一家年收入上千万元的加工厂。王兵透露,到了2009年,加工量大概有几万吨,加上一些贸易方面,加工厂的销售额也基本上亿。
这显然与外界传言的“草根出身”不同,王兵说自己的起点并不低:“在东北我们开了这么多年加工厂,实际上还是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的。”
但王兵发现,在东北大米行业,作为粮食核心生产端,即使再大规模的加工厂,市场话语权却依旧不高,且大家会把东北所有大米企业的大米合称为“东北大米”。于是王兵、赵文君夫妇认为,要想从一众东北大米中出圈,只有做品牌。
王兵、赵文君决定,去北京打造一个品牌。
北漂做品牌:All in线上,把品类变成产品
2009年王兵夫妇来到北京,从农批做起。互联网的出现,改变了渠道效率,身处一线城市的夫妇两人,敏锐感知到了农产品销售的商业模式,正在发生变化。
“2010年、2011年,很多企业都知道京东、天猫,但却不去做,”多年采购,积累出对渠道、价格的敏感度,王兵夫妇看好电商风口。于是背靠东北大家族的粮食加工厂,2011年王兵夫妇将产品上线京东,第一天就卖出了好几袋米。他们当即决定,All in线上。
十月稻田,就此诞生。
初做京东平台时,整个运营团队只有王兵、赵文君夫妇二人,随着2014年、2015年公司业务量增大,才开始引进其他员工。每天零点等待平台数据、24小时售后、规划运营各大促销节点活动……这对来自东北的小夫妻俩,虽不是专业电商出身,但现在他们俨然是“电商专家”,二人至今还会为新加入的每届管培生进行培训。
王兵此前在采访中曾说:“实际上,十月稻田这个品牌就是为电商而做的。”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,2019~2022年,按照大米、杂粮及豆类以及籽类产品的收入计,十月稻田旗下品牌:十月稻田、柴火大院始终位于电商平台销量排名前二。据招股书中数据,2020~2023年,线上渠道收入占比几乎都在七成以上。2024年半年报披露,十月稻田的线上营收仍约占68%。
在浙江深耕大米农批业务多年的林立向《中国企业家》透露,大米品类毛利率低,利润透明,且运输成本、食品安全等复杂因素交织,粮食不是电商时代下首选的品类,这也是王兵、赵文君夫妇面临的问题。
于是,为了做出电商品牌,十月稻田选择了“少而精”的产品打法,比如店铺大米产品只主打一个爆品——五常大米。在线下十月稻田也只铺了不到10个产品种类。对此,赵文君解释道:“只有聚焦在一个点上,才更容易打出爆品。”
有了爆款,精准触达客户,也是电商品牌要解决的。区别于传统商超卖大米,电商平台客户大多是年轻消费者。于是十月稻田参考年轻人“一人食”的生活方式,做小份量标准袋;还根据健康膳食的新消费趋势,拓展到糙米、玉米等。
对此,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《中国企业家》表示:“目前,全国有很多农副产品品牌,都正从温饱型往健康型去走。”
此外,对于线上品牌来说,非常依赖营销能力,这方面王兵、赵文君非常擅长,也是十月稻田能出圈的关键所在。除了常规营销,十月稻田会积极拥抱抖音、微博、小红书等平台,与流行IP做联名等。“我们北京(做运营)的这帮孩子大多26岁、27岁,线上只要有新的平台推出来,我们肯定跟上。”王兵说道。
公司年轻化的营销理念,正得益于十月稻田的年轻化团队,还有“阿米巴”的互联网管理模式。
十月稻田北京运营中心二层办公室。摄影:孙欣
十月稻田北京运营中心的二楼,是一个面积达上百米的大平层,这个开放办公室里有着将近500个工位,“我们几百人并排坐在一起,副总裁也没有单独办公室,所有人全坐在这里。”《中国企业家》还发现,十月稻田公司内部没有人叫“某某总”,同事们把这对创始人夫妇叫“兵哥”“君姐”。
变革:做供应链,加码线下
“2015年 、2016年以后,销售额就开始几个亿了,很快突破10亿、20亿,这以后就是供应链的事了。”王兵说。最新财报显示,2024年上半年,十月稻田的总营收为26.2亿元,净利润为1.49亿元。
规模在不断扩张,供应链势在必行。目前,十月稻田共有5家工厂:1家位于内蒙古的小米加工厂;4家位于黑吉宁3省的加工厂。单单沈阳新民的工厂,建设就耗费了五六亿元。
东北大米是“一季稻”,十月稻田不得不实行季采年销,即一季采购的量供全年销售,供应链的存储就成了大问题。王兵、赵文君夫妇花了大功夫,用数亿元来打造恒温仓。
赵文君此前提到,十月稻田使用智能自动化监测低温烘干塔和生物质锅炉烘干塔,水分符合要求的原粮通过检测验收后,马上会“入住”恒温储粮仓。稻谷一旦进入恒温仓,就进入“休眠”状态,这样能更大程度还原稻谷的原始口感,还能有效抑制霉菌和害虫的侵扰。
有了完备供应链,十月稻田的订单式生产就进行得顺畅多了。工厂从平台端口接到订单数据,进行实时在线的生产,整个产品周转非常快,从磨成大米到消费者拿到手,最快的纪录是十几天。
而山姆这条线,更是达到日供应的程度,为此十月稻田单开了一条供应链。除了山姆的线上线下渠道一体化,王兵表示,对线下的布局从2016年就开始计划了,那年入驻盒马鲜生的线下门店,是一个历史性节点。
当时正值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,盒马鲜生变革为线上线下一体化,国内商超也随之改革,大量产品可以在线上购买,半小时内送达。一向敢于去尝试的王兵,自然不会错过这场变革。
此外,十月稻田作为线上电商品牌,获客、拉流等营销成本必不可少。据招股书显示,2020~2022年,十月稻田用于平台营销和推广活动的开支分别是0.92亿元、1.24亿元和1.32亿元。2022年,公司广告及展览费用占收入的比例达到了2.9%。此外,随着市场竞争加剧,十月稻田线上渠道的增速开始放缓,从2020年的46.8%下降到2022年的15.7%。
东北大米季采年销,一旦囤积,陈米的口感、安全问题将会成为隐患。作为电商品牌,线上增速放缓时,加码线下成为十月稻田打开销量的重要突破口。
李贤的家族也在东北从事大米农批业务,他对《中国企业家》表示,从食品安全、长久运营等角度出发,农产品是不能出现所谓“电商版本”的。因此单单依赖线上来发展,对农产品品类来说,显然不现实。
2020年,十月稻田正式布局线下。截至目前,全国大概有500多家经销商,进入的大型商超、超市等线下门店端约十几万个。今年7月,十月稻田还在沈阳开展了经销商大会。
线下商超,十月稻田采用逐个突破的方式,分别突破永辉、胖东来等。赵文君称,十月稻田在永辉超市平台上做到品类销售第一后,以此作为背书去突破山姆、沃尔玛。“目前,十月稻田的大米品类,未来3~5年线下增量会越来越快。”赵文君补充道。
大众对大米等粮食的选择,最关心的还是食品安全问题,而如何加工是其中的重要一环。
对此,王兵表示,加工工艺简单,意味着更好把控采购的粮食品质——十月稻田主推“零添加”模式,基本上都是粗加工,水稻去掉稻壳后成为糙米,经过研磨、筛选、分拣后作为成品储存,顶多加入纯净水抛光。
王兵透露,大米毛利润低,扩大规模利润才能上来,企业内部经常强调“抓、抢、占”——抓住渠道,抢占坑位,占到第一,“一旦嗅到新的渠道机会,一定要第一时间进入,把玩法摸透。”
十月稻田在京东、天猫等多个渠道的粮食品类销售排名第一,这也是王兵一直以来的目标。如果团队没做到第一会如何?王兵斩钉截铁道:“那肯定不行。”
或许,正是在“第一”的驱动下,王兵、赵文君将十月稻田从一家粮食电商品牌企业,一路打造为“港股主食第一股”。
采访的最后,王兵、赵文君夫妇坦然承认自己是粮食行业的“卷王”,北漂15年,常年公司、家两点一线,北京景点几乎没去过,两人唯一的爱好是晚上11点半下班后,在小区内跑跑步。
提到十月稻田的成功上市时,赵文君显得十分淡定:“感觉挺好的,前一天飞过去,第二天敲完钟,当日就返回北京上班了。”
而王兵、赵文君起家的农批行业,目前状况却不乐观。李贤透露,现在靠自己摸索,很难在线上形成规模,而在线下,东北的很多粮食贸易企业也都在走下坡路。
王兵也告诉《中国企业家》,在上万亿规模的大米赛道,现在整个东北大米军团还有两三千家企业,很多批发市场都在消失。他预判未来这个赛道的小企业会陆续消失,会继续向头部企业集中。
文中林立、李贤均为化名股票配资平台官网